10月21日上午10点多,河南省唐河县滨河街道袁张村的秦晓东拉着满满一拖拉机的红薯来到了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
“突突突”的拖拉机惊动了正在红薯贮藏窖里忙活的合作社理事长李书强,他赶紧迎了出来。
“李总,俺买你的商19苗,品质真不错,今年种的10亩红薯,产量高,品相好,味道棒,这一季算是大丰收了。”秦晓东看见李书强从窖里出来,边说着边把拖拉机开上地秤。
“这品相不错,你那出来的红薯都拉我这里吧,给你个高价。”李书强笑呵呵的说着,“你看看一共3500斤,等下是给你现金还是转账?”
“你的人品俺相信,先记着记着,等俺们地里红薯出完了再统一算。”秦晓东转身上了拖拉机。
“那行,你也记着,到时候咱俩能对对账,来来,把车开到窖里。”李书强热情的招呼着。
一进贮藏窖,秦晓东发现跟以前的大变样,不由地问到“李总,你这整的啥玩意,又是灯又是喷头的,看着挺先进的。”
“看看,咋样,这是我花大价钱买的高科技,以后贮藏红薯可不是靠老经验,而是智能化管理。”听到秦晓东的疑问,李书强不由地得意起来“这套系统通过对温度、湿度、臭氧、二氧化碳等数据的监控,划定有数值范围,一旦超出或低于这个范围,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以前,贮藏难度大,温度、湿度、通风等情况都能导致红薯腐烂,一般也就三个月左右的贮藏期。”李书强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手机“看,我手机上这个APP,不管在哪都能接收到监控系统的警报,直接上手操作,需要加热的加热,需要加湿的喷水,管理上去了,贮藏时间能达到六个月,效益也跟着上去了。”
“这还真省劲,你这脑袋瓜子真是没的说。”秦晓东停下卸红薯,对着李书强比了个大拇指。
“秦大哥,你这十来亩红薯都送过来后,没啥事了让嫂子来我这里干点零活,也就是些分拣红薯、打包快递的清闲活,不累,一天也就八个小时的时间。”李书强说。“我这里活还不少,现在长期的有20多个,这几天临时过来的也有四五十人。”
“中啊,干完这活在家也没事,就来你这帮帮忙,挣俩钱还买你的红薯苗,今年可要早下手,不然你又卖完了。”秦晓东说着说着笑了起来。
“红薯苗不用愁,村里红薯产业园联合党委整合了100多亩土地建大棚,我准备租50个用于育苗,加上之前的13个大棚、20多亩苗地,今年的红薯苗管够,让大家伙都能靠咱们这的优质红薯发家致富。你先忙着,我到车间里看看。”李书强说着走向了贮藏窖旁边的车间。
每年的红薯收获季,不仅是王庄村很多农户忙碌的季节,也是李书强最忙碌的季节。
“我们合作社每天收购红薯有两万斤左右,高峰期有三万多,每天我们电商销售都在四五千单。”李书强指着车间内正在忙碌的电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拥有成员100余户,流转土地2500多亩,在淘宝、天猫、拼多多等平台开设店铺90余家,年销售总额2000余万元,带动了本村及周边两个村委10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致富。
如今,王庄村90%以上的耕地都种上了红薯,仅此一项全村收入就达300多万元,人均6000元。
在合作社种植红薯的规模效应带动下,王庄村的很多年轻人不再外出打工。“有十几个年轻人在家开起了网店,销售红薯,每个月能挣到几千元。”在李书强看来,年轻人留在农村一边挣钱,一边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很好地解决了村里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问题。
走出车间,在李书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即将建成投用的唐河县红薯产业园区。
“这是我们联合党委投资9200万元在建的科创中心,该中心是红薯产业园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正在红薯产业园区忙碌的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翟春燕介绍说,该中心集综合服务楼、红薯种苗脱毒中心、脱毒种苗快繁中心、红薯保鲜窖集群、农事体验及红薯文化展示中心为一体,建成后将提供鲜薯及深加工产品线上线下交易、红薯及其它农作物种植加工技术培训、农耕文化及薯文化展示、红薯及其它农产品市场信息分布、红薯等主要农作物种植加工技术科学研究、红薯及农产品高端加工文创等六项服务,将成为“唐河红薯”品牌孵化基地。
“产业园的事李总也没少操心,很多业务上的事都要靠李总出谋划策。”翟春燕感激的说。
“那不算啥,让咱们一起带着乡亲们发家致富是关键。”李书强黝黑的脸上映出一抹闪亮的光。
主题词:河南唐河:新农人李书强的红薯致富路 - 点击收起详细信息
索 引 号 | 2022102614545622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唐河县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2-10-26 14:54:56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文件编号 |